你遇到过类似情形吗?刚刚哄睡的新生儿被月嫂的一声高喊惊醒,全家人都慌乱起来。上周,宁波的李女士家的月嫂在厨房大声与老乡聊天,直接把正在吃奶的宝宝吓到呛咳。这种情况并非个例,家政协会的调查显示,有23%的雇主抱怨过月嫂的通话问题,严重者甚至被扣除半个月的工资。
音量失控的三大重灾区
先来看一组对比数据:
正常通话:60分贝(相当于面对面交谈)
危险临界值:75分贝(超市背景噪音水平)
月嫂常见通话声:82-90分贝(吸尘器噪音)
去年江北区某月子会所测量过,月嫂在婴儿房接电话时的平均音量达到85分贝。要知道新生儿的听力比成人敏感3倍,这种分贝持续10分钟就可能影响听觉发育。
这些场景最容易引发问题
以下是一些真实案例供你参考:
深夜喂奶时:慈溪的张姐凌晨两点边喂奶边与老公视频通话,把产妇吵得神经衰弱。
宝宝浅睡期:余姚的王阿姨在婴儿床旁开免提,突然爆笑惊醒孩子。
厨房操作时:锅碗碰撞声加上大嗓门,鄞州的刘姐因此被雇主全程录音投诉。
最严重的是有些姐妹习惯性地提高嗓门,自己却毫无察觉。我认识一位月嫂培训师,专门让学员戴着分贝仪练习打电话,结果十个人里有七个超标。
三招治"大喇叭"
这里教你们一些实用技巧:
① 耳机陷阱:别以为戴耳机就没事,骨传导耳机同样会漏音。建议使用入耳式耳机加上麦克风防风罩。
② 空间选择:记住"三米原则"——离婴儿床、产妇卧室、入户门至少隔三米。
③ 时间管理:抓住这些黄金时段——宝宝洗澡后、喂奶结束拍嗝时、产妇午睡头半小时。
镇海区有一位聪明的姐妹自创"通话日志",把雇主家结构图画出来,标出隔音好的角落。现在她接单价比别人高15%,就凭这份细心。
雇主最反感的通话内容
调查过200个家庭,最让人烦恼的是这些:
用方言大声聊家长里短(占投诉量47%)
开着免提处理私事(32%)
工作时间频繁接电话(21%)
反过来看,懂得控制通话的月嫂有多受欢迎?海曙区的陈阿姨专门备着两部手机,工作机只存雇主和机构号码,每天固定三个时段集中回信息,去年光年终奖就拿了八千块。
小编观点:新手千万别小看通话礼仪,这比催乳手法更容易丢饭碗。建议姐妹们在家练习一项绝活——贴着墙打电话,要求隔壁屋的人完全听不清内容。等到能把音量控制得像说悄悄话,还能把事讲明白,这本事才算练成了。记住啊,好月嫂连呼吸声都得学着放轻,何况是讲电话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