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压低嗓音)前几日,我那挚友在妇幼医院的长廊里焦急地踩着脚,她刚刚打了个电话给所谓的“神湾月嫂家政金牌热线”,对方开口便索要3000元定金。我让她稍等,抢过手机询问:“能否视频查看你们公司的招牌?”对方吞吞吐吐地说摄像头坏了,最后发来的定位——嘿,竟然是一家卖渔具的店!
场景一:电话中的“专业术语”
我假扮成需要请月嫂的人,把神湾本地搜到的前20个家政电话都打了个遍。最离谱的对话是:“我们是十五年老店,月嫂都持有三证上岗!”问具体是哪三证,对方突然咳嗽:“嗯...身份证、健康证,还有...还有爱心证!”
电话中必须死磕这三个问题:
“能否提供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?”(立刻用企查查核实)
“现在去你们门店能否看到正在培训的月嫂?”(正规公司不怕突击检查)
“合同中是否会写明服务不满意可随时更换人员?”(含糊其辞的必有诈)
突然想起,去年我姐姐也曾上当——电话里说是“十年经验月嫂”,上门的却是一个只培训了三天的菜鸟,连尿不湿都能前后反着贴!
场景二:实体店的“花招”
我拉着社区网格员突击检查了神湾三家月嫂公司。最擅长表演的那家,前台挂着“优秀企业”的锦旗,却在储物间翻出一堆未开封的《母婴护理师》假证书,编号居然是用圆珠笔手写的!
到店必查三样东西:
打开冰箱看是否有储奶袋和辅食材料(真正提供服务的人肯定常备)
要求查看最近三个月的排班表(伪造的往往日期对不上周末)
观察月嫂工作服袖口(真正有经验的袖口会有奶渍和消毒水痕迹)
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事:有家公司展示的“客户感谢信”,落款时间居然是2025年!被揭穿后经理还硬撑:“这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客户...”
场景三:签约时的“文字游戏”
我搞到了一份神湾某家政公司的阴阳合同——正文写着“服务期26天”,附件小字却标注“法定节假日双倍计费”。按照这个算法,碰上春节半个月,实际服务天数直接缩水成19天!
签字前必须拍照保存这些:
月嫂的身份证+资格证书同框照(防止冒名顶替)
公司营业执照原件(很多摆的是过期副本)
消毒设备运行状态(重点看紫外线灯管的生产日期)
去年有一对夫妻吃了大亏:电话里承诺的“金牌月嫂”服务,合同里却写成“经培训的家政员”。等发现阿姨不会通乳时,公司甩出一句:“我们又没承诺是专业月嫂!”
小编的笨办法
现在我要找月嫂公司,宁愿多跑几趟:早上八点蹲守公司门口,看是否有月嫂集体晨会;中午假装送外卖,观察厨房是否真的在做月子餐;傍晚掐着阿姨们下班时间,跟几个月嫂聊天套情报。
最后说一句得罪人的:那些400平米的豪华门店,装修费都是从你服务费里扣的!反倒是那些开了十几年的家庭式作坊,阿姨们可能更靠谱——当然,得先查清楚他们是否在工商局备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