场景一:服务结束三天客户不接电话?
唉,这种事我去年也遭遇过。张姐家的月嫂刚离开,电话不接、微信不回,主管急得直跺脚。这时就得使出“关爱+利益”的连环计:
早上9点发短信:“宝妈您好,宝宝的脐带护理视频已整理完毕,需要发送到您的邮箱吗?”
中午12点发催乳食谱:“上次您提到奶量不足,我整理了三款催乳汤的做法。”
下午3点打电话:“您家宝宝该进行抬头训练了,我们免费提供早教课程。”
关键在于!丰台区的李女士去年就是这样被“哄”回来的,不仅续签了育儿嫂,还介绍了三个邻居。记住啊,千万别一开口就提续费,得先给甜头!
场景二:客户抱怨月嫂不专业?
上周朝阳区的王阿姨就遇到了这种情况,说月嫂连拍嗝都不会。这时要拿出“三明治沟通法”:
先肯定:“您观察得真仔细!宝宝护理确实需要特别小心。”(情绪安抚)
再解决:“马上安排资深督导上门进行回炉培训,这周内免费提供三次排气操服务。”(实际行动)
给补偿:“赠送您两次产后修复体验,您看周三还是周四方便?”(利益捆绑)
注意!处理投诉时千万别用“但是”,要说“同时”。比如:“您说得对,同时我们建议...”这样客户才觉得被重视。
场景三:想推高价套餐客户嫌贵?
这时就得施展“需求挖掘四步曲”:
问现状:“您现在最烦恼宝宝哪方面?”(开放式提问)
找痛点:“夜里喂奶三四次确实影响恢复,我们VIP套餐有专职夜班阿姨。”(痛点**)
算细账:“算下来每天多花80块,但能保证您连续睡5小时。”(价值换算)
给案例:“海淀区的刘医生家双胞胎就选择了这个套餐,妈妈出了月子还瘦了5斤。”(事实佐证)
丰台某机构用这招,把9800元套餐的成交率从15%提升到42%。关键要让客户自己发现需求,而不是硬推销。
回访避坑指南:
时间雷区:周一早上和周五下午不要打电话,最好选择周二到周四的10:00-11:30。
话术禁忌:别说“您考虑得怎么样”,要问“您更关注价格还是服务效果”。
记录要点:用表格记录每次沟通细节,比如:
沟通日期 客户关注点 抗拒原因 下次跟进策略
4.15 夜间喂奶嫌价格贵 推送夜班阿姨服务 对比表
4.18 产后修复担心效果 预约免费体验
个人血泪经验:
干了八年母婴顾问,最想提醒新手三件事:
回访不是求人,而是帮客户解决问题,姿态要专业但别卑微。
备个“百宝箱”:存好催乳视频、育儿指南等干货,随时能发送给客户。
每月15号集中回访:这个时间点宝妈产假工资到账,决策力最强。
上个月用这些方法,成功把三个“僵尸客户”激活成长期会员。记住啊,客户沉默不是拒绝,只是没找到她的痒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