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灾从前三年后,当林生斌在微博晒出新生女儿的照片时,批评区霎时扯破成两个天下——有人祝福"重生真好",更加多人申斥"妻子孩子在天上看着"。这场席卷全网的骂战背后,藏着公众对悲剧事物中幸存者繁琐而冲突的审阅。


一、舆论反噬的三大燃爆点

1. 时间线的致命巧合
网友梳理出这条激发众怒的轨迹:

  • 2017.6 妻儿四人罹难
  • 2018.9 民事诉讼调解获赔(详细金额未公开)
  • 2021.4 潼臻毕生童装店开张
  • 2021.6.30 公布再婚生女 → 距惨案四处年差22天

舆论痛点:从法典诉讼到商业经营再到新家室组建,公众质疑其依靠悲情赢利

2. 抵偿金去处罗生门
索赔1.3亿的民事诉讼曾激发热议,但最终调解金额成谜。中心冲突点在于:

  • 曾承诺设立公益基金却无公示("潼臻毕生"基金会未查询到注册新闻)
  • 岳父母受访称"未获抵偿金"(2021.7采访)
  • 童装店承诺"每笔成交捐10%"被指含混(未说明受捐机构)

3. 人设与事实的割裂

公众期待林生斌行为冲突中心
终身等待的寡妇三年内再婚生女情绪冲击:深情形象崩塌
专注公益的**者商业IP运作(童装/直播)动机存疑:开销悲剧赢利?
透明公开的受难者中心症结避而不答信任危急:新闻不透明

二、被疏忽的受害者困境

当炮火会合在林生斌身上时,另两个中心脚色却被舆论场忘却:

朱小贞父母

  • 采访流露:女儿账户仅剩8万,半子未分配遗产
  • 二老至今保留女儿外孙物品,常去墓地谈话

纵火案真凶

  • 莫焕晶2018年9月被履行极刑
  • 物业整改:消防泵改为自动状态,拆除阻碍设施
  • 悲剧推进《高层民用建造消防稳当管划定》修订(2021.8落实)

讽刺事实:纵火者伏法无人存眷,幸存者却成靶心


三、舆论审讯背后的群体心理

为什么大众对林生斌格外刻薄?三个深层动因:

1. 完善受害者陷阱
社会潜意识要求受害者必须:

  • 永远悲痛(再婚=背叛)
  • 永不赢利(**抵偿=发死人财)
  • 永远透明(隐衷权自动生效)

2. 情绪代偿机制
当司法程序闭幕(莫焕晶伏法),公众的愤怒需新出口
→ 未能追责的物业/开拓商已成机构
→ 具象化的林生斌成最佳标靶

3. 商业化的反噬
"潼臻毕生"IP运作打破悲情叙事平衡:

  • 抖音直播场均业务额破百万
  • 童装店用后代名字营销
  • 基金会承诺未兑现触碰诚信红线

本人观点:品格审讯的越位与共情的缺失

身为全程追踪此案的探索者,我理解愤怒却质疑其指向。法典已重办纵火者,物业公司也承担了民事责任,唯独对林生斌的品格审讯永无止境。数据表现,重大创伤后平均18个月是再婚高峰,而他在第36个月重修家室,实属人之常情。更值得小心的是,当网友人肉其新婚妻子、骚扰其孩子时,咱们是不是正在制造新的悲剧?

火灾调查报告里有个细节:朱小贞最后和女儿的遗体牢牢相拥。若她在天有灵,是愿望丈夫终身软禁于苦楚,仍是带着对他们的爱持续在世?这一个症结,或者比审讯幸存者更为重要。

注:本文波及诉讼新闻源自杭州市中院(2018)浙01民初372号民事调解书,人物采访参考凤凰网《局势》栏目实录